在近日举行的一场关于中国篮球发展的行业论坛上,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发表了主题演讲,就中国职业篮球联赛(CBA)的未来规划、青少年培养体系及国际化合作等议题分享了见解,面对当前中国篮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姚明强调,他对行业的长远发展“始终怀有坚定信心”,并首次公开表示“不排除未来CBA扩军的可能性”,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了体育界与球迷的广泛讨论。
行业变革中的信心基石
姚明在演讲中指出,中国篮球正处在“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”,尽管近年来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起伏不定,职业联赛也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面临运营压力,但整体发展根基依然稳固。“我们拥有一批充满潜力的年轻球员、日益完善的青训体系,以及市场对篮球运动持续高涨的热情,”姚明说,“这些要素构成了我们面向未来的底气。”他特别提到,中国篮球需坚持“长期主义”思维,避免因短期成绩波动而动摇方向。
在具体措施上,姚明透露,篮协正与各方合作推动“青少年篮球振兴计划”,通过扩大基层教练培训规模、优化校园篮球竞赛机制,逐步打通从学校到职业俱乐部的输送通道,针对职业联赛,他主张加强数据化管理与科学训练手段的应用,以提升球员竞技水平和抗风险能力。“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,将是未来十年中国篮球突围的重要路径。”姚明补充道。
CBA扩军:可能性与挑战
关于CBA联赛是否可能扩增球队,姚明首次以“开放态度”回应了这一长期备受关注的话题,他表示,联赛规模调整需综合考虑市场容量、地域平衡、俱乐部财务健康等多重因素,“扩军并非简单增加球队数量,而是要对整个联赛生态进行系统性评估”,CBA拥有20支参赛队伍,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,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职业篮球空白。

分析人士认为,若CBA启动扩军,可能优先考虑篮球基础较好、市场潜力较大的中西部城市,或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新型俱乐部模式,姚明坦言,这一过程需谨慎推进,“我们既要保证新增球队的竞争力,也要避免因盲目扩张导致资源稀释”,他举例提到,美国NBA联盟的历史经验表明,联赛规模扩大需与人才培养、商业开发同步进行,否则可能引发球员质量下降或运营失衡。

行业反响与未来展望
姚明的表态迅速在体育界激起涟漪,多位俱乐部管理者表示,扩军设想若落地,将有助于激活地方篮球市场,吸引更多投资进入行业,但也有教练指出,当前CBA部分球队仍面临经营困难,扩军前需先解决现有俱乐部的生存问题,球迷群体则对“新球队加入后联赛格局变化”充满期待,社交媒体上已出现关于潜在新主场城市的猜测。
从全球视野看,职业体育联赛的扩潮往往伴随行业周期波动,近年来,日本B联赛、澳大利亚NBL等亚洲篮球联赛均通过扩军或国际化合作提升影响力,姚明认为,中国篮球需在“学习国际经验与立足本土实际之间找到平衡点”,他重申,任何决策都将以“推动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”为最终目标,并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耐心与支持。
随着2025年篮球亚洲杯及未来奥运周期的临近,中国篮球的改革进程已进入深水区,姚明在论坛尾声强调:“信心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基于对困难的清醒认知与对趋势的把握,只要我们坚持改革方向、凝聚行业共识,中国篮球一定能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。”此番言论,不仅为从业者注入动力,也为联赛可能的扩容埋下伏笔,业界普遍预测,未来两年内,CBA联盟或启动扩军可行性研究,中国篮球的版图有望迎来新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