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
70岁老人古奚之年执剑柄,我的目标是参加世锦赛

2025-09-2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大多数人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,70岁的陈德修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,每个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市体育馆的击剑训练场,这位白发苍苍的剑客已经穿戴整齐,手持重剑,在剑道上移动着稳健的步伐,他的眼神锐利如鹰,动作干净利落,完全看不出已至古奚之年。

"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个年纪还要折腾,"陈德修擦去额头的汗珠,微笑着说:"但对我而言,击剑不是折腾,而是生命的一部分,我的目标很明确——参加世界年长者击剑锦标赛。"

迟来的剑客梦

陈德修与击剑的缘分始于五年前,那时刚退休的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场击剑比赛,瞬间被这项运动的优雅与智慧所吸引。"那不像是在打斗,更像是在下棋,只是用剑作为棋子,"他回忆道。

尽管家人朋友都不理解他为何选择如此"年轻人"的运动,陈德修仍然义无反顾地报名了击剑培训班,他是班里最年长的学员,比教练还要年长二十多岁,起初,他连基本步伐都跟不上,体力也远远不及年轻人。

"但我从没想过放弃,"陈德修说:"每次穿上击剑服,拿起剑,我都感觉自己重获青春。"

科学训练打破年龄限制

陈德修的训练计划由专业击剑教练张明远量身定制,张教练最初对接收如此年长的学员心存疑虑,但很快被老人的决心所打动。

"陈老先生改变了我的许多固有认知,"张明远表示:"年龄确实会带来身体机能的变化,但通过科学训练,这些限制可以被最大程度地克服。"

训练计划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,每天的热身时间比年轻运动员长15分钟,重点活动关节和肌肉;技术训练分段进行,中间穿插休息;力量训练以保持肌肉量和骨密度为目标,而不是追求大重量,教练团队还特别注重平衡训练和反应速度练习,这两项能力通常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。

70岁老人古奚之年执剑柄,我的目标是参加世锦赛

营养师王敏负责陈德修的膳食规划:"我们需要确保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来维持肌肉,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保护骨骼健康,水分补充也格外重要,因为老年人的渴觉感知会下降。"

击剑带来的身心蜕变

五年坚持下来,击剑给陈德修带来的变化令人惊叹,医学检查显示,他的骨密度比同龄人高出20%,心肺功能相当于50岁的中年人,反应速度和平衡能力也远超过普通老年人。

70岁老人古奚之年执剑柄,我的目标是参加世锦赛

但变化不止于身体层面。"击剑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战略思维,"陈德修说:"每次对决都像是在解一道动态的数学题,需要计算距离、角度、速度和对手的心理状态,这种脑力锻炼让我的思维保持敏捷。"

他的家人也逐渐从不解转为支持,女儿陈薇说:"最初我们担心他受伤,但现在看到他如此健康快乐,我们全家都为他骄傲,父亲的变化也激励了我开始规律运动。"

年长者击剑的兴起

陈德修并非个例,近年来,年长者击剑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,国际击剑联合会在2000年创办了世界年长者击剑锦标赛,分为50+、60+、70+和80+四个年龄组,去年在德国举行的比赛中,70岁组别有来自23个国家的选手参加。

"击剑是一项终身运动,"年长者击剑锦标赛组委会主席马丁·舒尔茨表示:"它不像某些运动那样对关节造成巨大冲击,同时又能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老年人加入这项运动。"

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健康观念转变,老年人体育参与度不断提高,除传统的太极拳、广场舞外,像击剑这样曾经被认为是"年轻人专属"的运动也开始出现银发族的身影。

北京市体育局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,老年人体育项目正呈现多元化趋势,包括击剑、攀岩、滑雪等过去较少有老年人参与的项目,现在参与人数都有明显增长。

挑战与突破

对陈德修而言,训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去年一次训练中,他因步伐不稳摔倒,导致手腕骨折,医生建议他放弃击剑,但他只在康复后调整了训练方法,更加注重平衡练习。

"每次挫折都是学习的机会,"陈德修说:"我现在更懂得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,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,什么时候该休息。"

心理挑战同样不容小觑。"开始时,我会因为反应不如年轻人快而沮丧,"他坦言:"后来我明白了,年长者击剑不是要与年轻人比较,而是要超越自我,我有我的优势——经验、耐心和对战术的深刻理解。"

通往世锦赛之路

世界年长者击剑锦标赛的参赛资格需要通过国内选拔赛获得,陈德修已经开始参加国内的年长者击剑比赛,积累经验和积分。

上个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年长者击剑邀请赛中,陈德修获得了70岁组重剑项目的铜牌,虽然与金牌失之交臂,但他却很满意:"每次比赛都是学习的过程,我现在更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,回去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。"

他的最终目标是获得明年世界年长者击剑锦标赛的参赛资格。"我知道这条路不容易,但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标是容易实现的,"陈德修说:"即使最终没能站上世锦赛的剑道,为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本身就已经让我收获满满。"

银发浪潮中的积极老龄化

人口学家指出,陈德修的故事反映了"积极老龄化"理念的普及,随着寿命延长,老年人不再满足于被动养老,而是追求更高质量、更积极的晚年生活。

"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应该'安享晚年',但现代老年人更加健康、有活力,他们渴望继续参与社会活动,发展个人兴趣和能力,"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强表示:"像陈老先生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,社会应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的体育和文化活动选择。"

体育界也开始关注银发族市场,多家体育品牌推出了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装备,包括防滑更好的运动鞋、关节保护设备和适合老年人体型运动服装,一些体育馆还专门开设了年长者运动课程,配备有专业教练和医疗人员。

不止是梦想

陈德修现在每天训练三小时,周末还会参加击剑俱乐部的交流活动,他不仅自己练习,还鼓励其他老年人尝试击剑运动,在他的影响下,已经有十多位老年人加入了击剑训练班。

"年龄只是一个数字,不应该成为限制我们追求梦想的枷锁,"陈德修常说:"重要的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。"

他的教练张明远认为,陈德修最有价值的地方不在于他可能取得的比赛成绩,而他所展现的精神:"他向我们证明了,无论年龄多大,都可以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,这种精神比任何奖牌都珍贵。"

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,像陈德修这样的老年人正在重新定义晚年生活的可能性,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养老方式,而是通过持续学习、运动和社会参与,寻找生命的新的意义和价值。

在击剑场上,陈德修手持剑柄,目光坚定,每一次进攻,每一次防守,都是对年龄偏见的挑战,都是对生命可能性的探索,他的目标不仅是参加世锦赛,更是向世人展示: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。

搜索